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今年春天,“忻州杂粮走进雄安”展销活动中十大类300余种杂粮产品在京津冀大放异彩,展销销售总额达1652.91万元,签订各类订单合同91份。

金秋时节,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忻州)活动中,中国杂粮之都忻州再次扬名。“有机旱作·晋品”专场发布会公布的全省66个入选产品品牌中,忻州市有9个品牌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其中杂粮品牌有6个。

从找市场“闯关”雄安到丰收节“做东”三晋,充分彰显了忻州市做大做强做优杂粮产业的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特色转型、特优高效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把做大做强做优杂粮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稳产增收的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特”“优”战略,不断书写“中国杂粮之都”新的荣光与梦想。

大布局,“十大片区”构建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忻州是全省杂粮主产地和核心区,但也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如何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国杂粮之都”的效应?忻州始终把推动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来谋划,把杂粮作为全市战略性产业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

因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耕作传统,忻州市杂粮常年种植面积320万亩以上,约占全省的1/4,主要有四大类、20余个作物种类、600余个品种。

农业发展要“地大物博”,更要优质高效。忻州市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一都七乡”国字号品牌,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合理布局产业,全力打造杂粮产业十大片区。

以西部偏关、神池、五寨等县为主的杂交谷子主产片区;以东部边坡丘陵区为主的传统谷子主产片区;以东部代县、繁峙和西部河、保、偏为主的糜黍主产片区;以西部宁武、静乐、神池为主的莜麦主产片区;以岢岚为主,辐射神池、五寨等县的红芸豆主产片区;以神池、五寨为主,辐射河、保、偏等县的黄豆黑豆主产片区;以西部静乐、东部繁峙为主的藜麦主产片区;以东部忻定盆地和西部五寨川地为主的甜糯玉米主产片区;以管涔山周边县为主的马铃薯主产片区;以忻府区为重点的红薯主产片区。

起笔大地、纵横捭阖、谋篇布局,十大片区的构建初步形成了具有忻州特色、符合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杂粮生产格局。近年来全市杂粮总产量在60万吨以上,约占全省1/3,其中,谷子、糜黍、甜糯玉米等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一;红芸豆种植面积与产量约占全省2/3。

布局既定,未来可期。

大升级,“提质增效”引领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高标准农田、高性能农机、高素质农民……如今成了五寨农业的代名词。2021年通过与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3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以来,五寨县兴起了“土豆革命”的热潮,八十里丁字平川上常年机器轰鸣、耕作不断。2021年“旭美1号”马铃薯亩产12940斤,创全省高产纪录。

五寨县只是一个缩影。推动标准化生产、突出示范创建是忻州市促进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以市打造的“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通过建设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忻州海关、山西杂粮科技创新园区、山西省杂粮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基地、忻州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忻州杂粮功能食品康养体验中心七大板块,带动县区建设以杂粮为重点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引领全市杂粮高质量发展。

一场以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功能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升级浪潮正席卷忻州杂粮产业。目前,全市已建设全程溯源高标准示范基地5.5万亩、国家级杂粮生产基地6个,创建杂粮“三品”标准化基地172万亩。

另一方面,忻州以狠抓龙头企业带动为主攻方向,加速构建杂粮加工业体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位、打造优质品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全力推进杂粮产业提档升级。

岢岚县依托龙头企业,与山西农大、西北农林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红芸豆育种攻关,培育出的“炜岚”“财源”等新品种已在省内以及内蒙、新疆等地大面积推广。

静乐县依托稼祺科技等龙头企业,与知名专家团队联合,对2300个品种资源开展表型试验,筛选出核心资源513份,建成国内最大的藜麦专业基因库,保存有3200多种藜麦资源。

忻府区神头山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是重点以谷子、玉米等为主的特色杂粮绿色生产基地,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极大调动了合作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生产收益三方共享的有效机制。

小小黍米,可做大文章。近年来,忻州市县两级政府充分发挥优质黍米的原料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黄酒产业布局黍米“113”标准化基地建设、“1+N”产业集群建设、六大板块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六大重点工程,推动黄酒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北方优质黄酒主产区”。

如今,全市杂粮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171家,省级龙头企业25家,省级杂粮产业化联合体5个,开发速食类、营养类、功能类3大类130余款杂粮产品,年销售收入达51亿元,杂粮商品率达到75%。

对标时代发展,树立更高目标。对于杂粮产业的未来,忻州目标明确: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

杂粮产业,阔步向前!

大发展,强品牌拓市场拥抱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擦亮品牌,开拓市场,是忻州杂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忻州不断加大“忻”字号杂粮品牌培育推广力度,重点支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引导鼓励企业品牌建设,大力推动“三品一标”认证,构筑全方位、多渠道的品牌培育与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忻州杂粮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中国杂粮之都”的品牌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

如今,“一都七乡”国字号品牌形成的矩阵效应不断显现。认定地标农产品14个、“山西省着名商标”12个,打造“忻州杂粮”“忻味道”2个市域公用品牌,以及“五台斋选”“粮裕五寨”“谷蕴偏关”等10个县域公用品牌。“石鼓小米”入选首批“中国好粮油”名录。全市有259家杂粮企业(合作社)认证杂粮“三品”产品568个。

另一方面,忻州通过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和加大各类推介活动,开辟销售市场,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跑出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不断完善,建成集会展、交易、检测、仓储、加工、物流等于一体的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形成以忻州为核心、集散全省、辐射华北的杂粮出口交易大平台,打造全国杂粮出口交易中心、产品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实施“互联网+忻州杂粮”行动。全市企业在淘宝、京东和乐村淘、农芯乐设立特色馆近50个,展出产品2400余款;设立中国特产忻州馆(京东忻州馆)引导企业进驻,已有26个品牌、共计100余种产品上架。

2022年的“忻州杂粮走进雄安”展销活动,共有150余家企业、10大类300余种杂粮产品参展,通过采取“展销会+品鉴会+推介会”的营销模式,销售总额达1652.91万元,其中线下销售392.06万元,线上销售1260.85万元;签订各类订单合同91份,合同金额22879.44万元。

今年6—8月,先后在太原和代县雁门关举办“代州黄酒发展论坛”和“代州黄酒文化节”,不仅有力推动了黄酒产业发展,而且让“中国杂粮之都”的招牌更亮,名声更响。

铺路搭台、互联网+、集体出海、举办论坛……顺势而为的忻州不断讲好“忻州杂粮”故事,让“忻字号”品牌走得更广、更远。

世界杂粮看中国,中国杂粮看山西,山西杂粮看忻州。

忻州,必将谱写新时代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压题照片为忻州杂粮产业园区。张存良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