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词:
- 索引号:000014347/2023-00705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安全生产监管
- 发文机关:忻州市应急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标题:关于做好2023年冶金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通知
- 发文字号:忻应急发〔2023〕31号
-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1日
365bet娱乐app_best365官网苹果下载_365bet指定开户网址
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急管理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应急管理局:
今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完善体系、夯实基础、专项整治、提升能力,改进工作方式,狠抓责任落实,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防止和减少一般事故,为我市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抓好安全责任落实
要进一厘清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企业全员安全责任。一是压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规定(试行)》和我市“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进一步厘清压实规模以上尤其是实果蔬库、商业综合体、“三合一”场所、商场、酒店等商贸企业安全监管责任,定期联合行业监管部门(如商务)、专业监管部门(如消防、住建、城管、市场)进行安全检查,督促规模以上商贸企业抓好消防、燃(料)气和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指导乡镇(街道)做好规模以下的商贸行业的安全监管。要逐级建立商贸企业监管台账,制定安全监管检查“一张表”,始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政令通。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把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法定职责,贯穿安全生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履职尽责承诺等规章制度,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扎实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依法做到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个到位”,坚守“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红线。三是完善全员安全责任。企业要严格按照全时段全方位全要素责任到位的要求,健全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岗位风险确认制度,落实“一岗位一清单”刚性责任,使每一名员工知责于心、明责于行、担责于肩、尽责于常,坚决杜绝“三违”行为。要建立并有效运行岗位安全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强力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向岗位延伸,牵引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良性运行。
二、筑牢企业安全基础
要把筑牢企业安全基础作为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抓紧抓实。一是强化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各单位要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配套危化装置安全评价、安全条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现场核查报备制度,聚力严把安全风险防范“第一道”关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第1号令《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所有中介机构在开展相关技术服务项目活动时应提前7个工作日书面告知市应急局冶金工贸科(附件1)。在组织金属冶炼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及配套危化装置安全评价现场核查时应提前15个工作日,其它项目安全条件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现场核查时应提前10个工作日,将工作方案(附件2)报市应急局冶金工贸科,市应急局冶金工贸科将按照相关要求上报省厅冶金工贸处。市应急局将对全市所有的冶金工贸行业企业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和配套危化装置安全专项评价进行事前、事中的全程监管。二是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标准推进工贸行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导企业有效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各企业要根据危险源的种类、级别、风险程度等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确保每一个危险源产生的风险隐患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管控。要以较大以上风险场所、部位和环节为重点,坚持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督促每一名员工严守操作规程、有效识别风险隐患、果断处置异常工况、及时化解潜在风险,不断提升企业自主防范能力。三是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各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使每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掌握与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熟知企业主要安全风险,督促岗位人员落实管控责任,依法推动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实施,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全员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加强一线员工和新招录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全面提升员工岗位操作技能、精准识别岗位风险能力和安全素养,有效杜绝习惯性违章。定期开展操作技能比武竞赛活动,选树操作技能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四是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各单位要督促有重大危险源的冶金、建材、轻工、仓储等企业完善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推动火灾易发高发的商贸、涉爆粉尘企业完善火灾预警监测系统;指导使用易燃易爆气体的餐饮场所安装气体探测报警装置和电磁阀。通过推广应用先进安防技术,实现风险隐患实时监测预警,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持续深化专项治理
针对涉及高温熔融金属、涉爆粉尘、有限空间、筒型储存设施等较大危险因素,具有风险管控难度大的特点,各单位、各企业务必把较大及以上风险管控作为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严防死守。一是开展“百日清零行动”回头看。各单位要对钢铁、涉爆粉尘企业“百日清零行动”中企业自查、本级检查、上级核查发现的所有不符合项全面盘点、逐一梳理、登记建档,并盯住企业对标整改、逐项销号,务必做到隐患整改不到位不撒手、问题解决不彻底不撒手,坚决杜绝问题反弹、风险“变异”、隐患“回潮”。二是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执法。各单位要对食品加工等轻工重点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执法,检验专家指导服务质量,核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严厉查处作业方案不完善、作业审批不严格、安全条件不确认、专项培训不到位、防护器材和救援装备配备不齐全等违法违规行为,精准化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势头。
三是开展筒型储存设施专项治理。各单位要以冶金、有色、建材、轻工等行业为重点,督促企业全面排查整治碱液槽、原料仓、成品库、原酒罐等设备设施(简称“筒型体”)未经具有相应资质单位设计、施工、安装,筒型体为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不合格产品,随意切割改造、破坏筒型体结构受力强度,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筒型体倾斜,钢结构筒型体筒壁、支柱锈蚀严重,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清库、检维修作业,酒罐区围堰设置不符合要求,围堰内违规设置电气设备、未规范设置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或未将报警信号引入控制室等风险隐患,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由被动防事故向主动防隐患转变,坚决防范同类事故反复发生。四是开展外协单位管理指导服务。各单位要督促企业围绕环保设施托管、工段工序外包、厂内物流运输、设备设施维保等相关方管理深入开展自查自改,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对钢铁、氧化铝、水泥、耐材等生产规模大、外委环节多、安全管理基础弱的重点企业,要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服务,全面排查整治外协外委单位管理职责不明确、资质资格审查不严格、作业方案审核不认真,安全管理协议中安全措施不具体,安全技术交底或安全告知不落实,现场监督检查、协调交叉作业不到位,未将相关方纳入企业一体化管理等突出问题,推动企业探索、构建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相关方管理模式。
四、规范企业标准化建设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是落实标准化定级实施细则。根据省应急管理厅制定的《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实施细则》、二级和三级企业定级具体实施办法,各单位要下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到2023年底,确保全市生产的规模以上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到清零的目标,具体名单见(附件3)。二是加强现场评审的监督管理。各单位要督促评审单位结合申请定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安全风险,聘请专业对口、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专家,严格按照新的定级标准开展评审工作,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现场评审和不符合项整改情况复核。评审过程中遇有影响评审结果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确保现场评审客观、公正、准确。三是督促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各单位要加大企业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持续改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执法检查中发现存在申报资料弄虚作假、安全管理制度规程与企业生产实际不符、有重大事故隐患、现场评审结论失实、评审报告抄袭雷同、整改项复核把关不严等突出问题的,要依法依规撤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严肃追究评审单位及评审专家的责任,坚决杜绝企业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两层皮”,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水平。
五、提升监管质量效能
要在提高安全监管质量和效能上下功夫,确保监管工作的有用性、实效性。一是配足人员理顺工作机制。各单位要摒弃惯性思维,坚决纠正冶金工贸行业安全风险低、出不了大事故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同步加强冶金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要结合本辖区冶金工贸企业数质量情况,抓紧充实、优化监管执法人员,想方设法解决企业数量与监管人员比例严重失衡、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以满足日常监管执法工作需求。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内部机构设置,尽可能将冶金工贸行业安全监管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理顺工作衔接机制,确保上下对口、运行顺畅高效。二是改进督导检查方式方法。省、市监管部门将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不力、监管执法“三零”(零文书、零案卷、零处罚)县(区)和近三年发生过事故的企业实施重点督查,有效解决监管部门执法“宽、松、软”和企业现场管理“脏、乱、差”的问题。要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对监管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事故多发频发的县(区)和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生产现场管理混乱的企业,要采取“开小灶”措施,实施重点督导、重点执法、重点帮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力求做到监管执法与优化服务齐头并进。
六、严格规范执法检查
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破解“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随意性大、执行规章制度不严”等重难点问题,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新颁布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学习。各单位要以新公布的《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重点,采取集中组织、网络推送等形式,持续加强监管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二是规范使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配齐各类执法装备,并督促监管执法人员正确操作使用。对列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的企业,从首次现场执法到最终整改复查,要严格落实“信息网上录入、流程网上管理、活动网上监督、卷宗网上生成、质量网上考核、档案网上形成”全流程执法管理机制,执法检查信息录入率必须达到100%,倒逼执法人员精准认定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公平公正执法,提升安全生产执法水平。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各单位要对持续开展多年专项治理的钢铁、涉爆粉尘等行业领域,仍因吸取同类事故教训不深刻、隐患整改不到位发生事故的企业;出租、出借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资质,报告存在法规标准引用错误、关键危险有害因素漏项、重大危险源辨识错误、对策措施建议与存在问题严重不符等重大疏漏的中介服务机构;因监管职责不清、存在监管漏洞、监管人员配备不到位导致事故的监管部门,一律要严肃追究企业和属地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要对典型案例在行业和主流媒体进行公开曝光,推动主要负责人这个“关键少数”担起关键责任、发挥关键作用,根治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老大难”问题。
2.冶金工贸行业(含配套危化装置)安全条件审查及安全设施现场核查方案
忻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2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